改革开放其实是个挺大的话题,每个城市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40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阅历尚浅,见过近30年的变化,却对更早一些的市井生活知之甚少。这次有幸跟几位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一起回顾这40年的感悟,从当事者口中来了解历史。汽车是个载体,透过汽车我们想了解的是人,和那段生活。
● 苑先生 67岁 国企工作 驾龄49年
我是1973年开始参加工作,在国企里做专职司机,大车小车都开过,从开始的大解放,到后来的奥迪A6L全开过。那时候的司机跟现在可不一样,都是从学徒开始,刚开始学车的时候师傅跟本不让碰车,要勤学勤看,每天早要先洗车擦车,要给车加水放水,那时候对车的感情,是现在人不能理解的。当初在部队就是汽车兵,十六、七就开始开车,那个年代也不像现在,一定要到18岁才能学车,另外就是当时学车至少得有半年。而且,那个时候跟着老兵出车,破路、烂路都是给新兵开的,慢慢的能熟练掌握技巧了,开始一个人出车。(以下老照片为本人提供,因年代久远图片素质不高,请谅解)
最早在部队就是开大解放,后来到了单位也是开这车,开了9年,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车总坏,车队里有10辆车,每天出车拉货的最多只能有5辆,因为另外5辆是在单位里进行维修。当时每个单位都是有自己的维修班,有自己的修理工,绝大多数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而且很多时候不能依靠修理工,车坏在外面了,怎么办?你要是给单位打电话让拖车,那是你没能耐,如果你能自己鼓捣把车“修”好,那是小伙子有能力。所以那时候的人动手能力都很强,而且做司机,多少都要懂修车,一些工具和零件车里也是常备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去辽河,走一路修一路。
后来单位有了小车,单位都是有级别要求的,不是随随便便都能有小车,我们厂当时只有一辆老上海,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故障比之前的解放、130强很多。同期单位还有进口的卡车,虽然是国产小轿车,和进口卡车比也还是要差很多。
我那时候常走的路线是从北京去全国各大油田,大庆、辽河、大港都是常走的路线,最远也去过克拉玛依,那时候没有高速,一去就是一个月。即便是去最近的天津大港,也要将近一天的时间。
1986年单位采购了进口车,丰田海狮(HIACE)和五十铃卡车等,那个时候,我也从之前的老上海换成了丰田小霸王,这些进口车就不像之前的解放那么爱坏了,特别皮实,但也有个问题,就是坏了之后没人会修,进口车的零件都是专用的,我们国产零件不能用,而且维修工也不会修,所以坏了就很麻烦,只能送维修厂。当初也都是小问题自己解决,大问题还得去修理厂,在那个时候都是人家修理的时候,我们站旁边看着,也算是个偷师,所以现在自己家里车去保养,我也还是愿意跟着进车间看看,不愿意在休息室待着。
1992年单位采购了一辆桑塔纳,我印象非常深,小轿车并没有普及,很多单位都还没有。桑塔纳比老上海那也是好开太多了,速度也快,跑长途也不再需要那么长时间了。到了1993年,单位增加了一辆奥迪100,这时候我就做奥迪的司机了,和桑塔纳相比,奥迪100已经算是超豪华了,而且当时奥迪100也分为2.0、2.2E和2.6E,我们单位也只能买最低排量的奥迪100,不过在当时看来已经算是非常舒适的轿车了。
90年代初,北京已经开始有个人买车了,私家车开始出现,身边的朋友有买夏利的,还有126P,那时候看来都是大老板,能自己买车。
中国品牌开始发力基本上是从2000年开始,我能叫的出来的品牌包括奇瑞、华普、吉利,还有稍晚点的比亚迪。印象比较深的是奇瑞风云和吉利美日,不过那时候朋友有买这些车的,都说问题比较多,所以买的时候也很谨慎,我们家是2004年买的第一辆车,当时也是担心各种问题,最终还是选择了合资品牌长安铃木的羚羊。● 姜先生 50岁 国企车队工作 驾龄32年
我是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1988年调到和苑哥一个单位,一起在工厂车队开车。86年刚开始开车的时候,接触的是北京130轻型卡车和解放卡车,那个年代本身车型也少,单位用车的类型就更少了,几乎都是解放卡车和北京130轻型卡车这类车型,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刚到这个单位,自己也年轻,单位里相对好一点的车是根本摸不着的。
单位是做油田钻具的,所以出差是家常便饭,当年车的品质非常不稳定,易损件在车里那都是常备的,当时的易损件和现在的易损件可以完全不同了,当时的易损件包括灯泡、继电器、保险、白金等等,而且每样准备一个两个都是少的。最早单位判断这司机的能力,也是看出差能不能顺利回来,可以想而知当年产品的稳定性有多差了。
开着五十铃卡车在路上跑,动力表现比路上国产卡车强太多了,而且在厂里因为皮实耐用,开五十铃卡车也会接到更多的出车安排。1990年随着老车的淘汰,我也开上了进口的五十铃平头皮卡(五十铃ELF),那时候都叫“双排座”,实际驾驶感受比之前开国产卡车强太多了。虽然都是卡车,从油门到挂档都轻松太多了,本身车子也更加皮实,后来在油田待了半年多。要知道,那个年代能接到更多的活儿也意味着收入能高一些。
前面苑哥也提到,1993年他开上了奥迪100,当时单位就这两个小车,我开始开桑塔纳,我们俩分别开着两个车9年。虽说后来的合资车比几年前的车强太多了,但是你想想,9年的桑塔纳到后来的维修率也非常高了。那个年代,单位能有个小车也都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儿,领导出门肯定也都愿意坐小车,一个月跑1万公里那都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后来也接触过一段时间的国产切诺基,当时维修频率一点也不必桑塔纳低,当初的合资车肯定也没办法跟现在的合资车相比。其实大家对于国产车的改观也是从后来合资车宣传越来越高的国产化率开始的,2006年左右,有朋友购买了奇瑞风云。当时风云这款车就是价格便宜,和捷达差不多大小的尺寸,卖了捷达接近一半的钱,很多人也都是看中了这点才去够买的,而且我周围的朋友也都是开了二十来年的老司机了,要是没点修车的手艺真是不敢买。同年代当时也有不少国产品牌,比如云雀、华晨中华、华普等等,2005年之后也有不少中国品牌推出,选择上也比2000年前多很多。
不过,早期的车型确实存在着很高的故障率,而且我这位朋友的这辆风云发电机支架等配件都进行过更换。当时买车、修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有这么多店,当时买车基本就是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修车去另外的地方,4S店数量少,修一次需要跑挺远的路程。也因为周围朋友的车都出现了各种的问题,我自己买车还是选择了合资品牌。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周围的4S店越来越多,偶尔也会去看看车,现在的中国品牌在产品力上已经比十多年前强太多了。都不用往三、四十年前说,光是从我当初最早买车的时候,到现在也不过才12年多,现如今的国产车和当初也完全不同了。
自己去年把之前那辆12年的赛拉图换了,这次换的是广汽传祺的GS8,其实对于国产车,这几年也是觉得越来越好,中国品牌现在厂家的实力越来越强,而且也有实力与全球大品牌供应商谈合作,这是让国人对于国产车信心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
比如我的传祺GS8,我觉得性价比就很高,价格不到20万,日常使用的配置基本都用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这些配置在十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中国品牌在这十年的发展速度真是太快了。
从之前开车是一件体力活到现在自己也都开上了中国品牌,也是我这么多年消费观在发生改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产车越来越好了,而且价格实惠、配置也丰富,这都是合资车比较难做到的。从我自己开国产车开始,我已经推荐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国产品牌了,整个中国的工业强大也意味着中国国力的强大。● 耿先生 55岁 政府机关工作 驾龄32年
我1996年开始接触单位的各种车辆,最早单位没有什么大卡车,早期开的是北京212吉普车,再早也骑过单位的长江750摩托车。当初都是先跟着师傅练车,到了90年代末期,单位有过波罗乃兹,后来还有过切诺基开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到了2005年左右单位开始更换了现代伊兰特,那个时候算是开始接触的合资车在整体品质上也有了一些提升。至于中国自己的品牌,还是周围同事、朋友买的多一些,毕竟当时收入也不高,但是能买个国产车在别人看来也是十分羡慕的。
刚开始不光是国产车选择少,很多合资品牌的车型也不多,不像现在那么多种类型,包括SUV这种车型也是后来才开始有的,对于不同种类的车型也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改变着。
从发展角度,耿先生接触了很多合资车型之后,觉得中国品牌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电子化配置方面,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对于合资车来说,感觉对于时代发展和目前当下流行配置的需求反应速度已经没有国内企业对于这部分做出的快。
对于新能源这块,我关注度也比较多,而且中国现在也在着重发展这方面的技术,我觉得用不了几年,我们的电动车也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人们接受国产电动车可比当初一开始接受中国品牌要容易得多了,毕竟是看到了企业这几年飞速发展,技术上也越来越可靠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为咱们几位叔叔找来了目前中国品牌在各级别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从轿车到MPV都有,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让您几位能够体验一下我们中国品牌最新的产品。
● 总结:
今天和三位老师傅聊了聊他们刚刚接触的中国品牌时的感受,当初也是受到时代的限制,能接触到汽车的人注定都是少数,而且当年开车也曾经可以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技能。随着时代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出行工具了,现在再看开车这项技能,就好比20年前每个人都要学会骑自行车一样。通过这次机会,也让三位老师傅体验了一下中国品牌目前的新产品,从造型到品质他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也都认为没有想到过中国品牌能够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当中有这么大的成就。
其实,当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当年十来岁能在路上看到一辆奔驰、宝马停在路边,那都得走过去近距离看半天。而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其实对中国品牌的兴趣也要远远高于十多年前了,看到中国品牌的产品越来越出色,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来讲,都是兴奋的。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对着自己的孩子,讲述我小时候曾经接触到的汽车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一个纪念改革开放100年的选题等着我们。(文/图/摄 汽车之家 苑璐 李佳 老照片提供/苑先生 姜先生 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