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加速渗入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从驾驶员驾驶到未来的无人驾驶,百年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其中,尤以决定产业未来发展走向的汽车电子为甚。
缺失的BMS技术
“电动汽车形态的出现,彻底打翻了原有传统燃油汽车电子产品的格局以及供应链格局。”日前,东莞钜威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威动力”)总经理刘鲁新在接受盖世汽车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众所周知,以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其整车构造与传统燃油车大为不同,传统汽车电子如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等已无用武之地,反之,以衔接电池组、电机和整车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则成为各车企重点关注的环节。
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的一部分,BMS负责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追溯至2009年前后,即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之初,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型锂电池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甚至放眼全球该解决方案也都极不成熟。
钜威动力入局 累计配套10万辆
基于此,早期在大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积累的钜威动力,于2013年进军电动汽车BMS,并通过2年的潜心研发在2015年实现批量交付。刘鲁新坦陈,“能够短期内给一线车厂批量交货,除了前期经验技术的积累,也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一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上,国家冀望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培育出一批本土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成立于2009年的钜威动力可谓恰逢其时。
据刘鲁新介绍,钜威动力自成立以来有幸把握住了一批国家级电池管理系统科研项目,先后承担了 “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中电池储能大规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计划”大规模电池组均衡管理技术研究、“十二五863”计划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十二五863”计划微网群储能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科研计划。“目前已通过验收的国家项目达到十几个,通过这些科研项目,钜威动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掌握了自己的技术。”
得益于长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经验积累,近年来,钜威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钜威动力已累计为超过10万辆车配套电池管理系统(BMS)。
需要指出的是,仅2017年,钜威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交付量已达2016年的3倍,对于2018年的销量目标,刘鲁新乐观预测,从目前在售订单量和客户预定量来看,2018年交付量很有可能突破15万辆,这一数量将超过钜威动力2015-2017年之总和。
重新定位 拓展产品线
当攻克了电动汽车最复杂的电子部件——电池管理系统(BMS)后,“新四化”的加速渗入让成立9年的钜威动力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
在采访中,刘鲁新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谈及“新型的电动汽车汽车电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个概念,其阐述道,“新型的”即区别于传统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电动汽车”指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不仅仅是纯电动汽车,还包含轻混、中混等混合动力汽车;“汽车电子”则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形态下的汽车电子产品。
“未来电动汽车汽车电子会在新形态、新技术以及新解决方案上不断推陈出新,作为科技型企业,钜威动力只有将自己定位为新型的电动汽车汽车电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才能在行业巨变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刘鲁新强调指出。
基于此定位,在现有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线的基础上,钜威动力必须规划拓展更多的产品线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对此,刘鲁新表示,钜威动力历时一年多时间打造的整车控制器,今年就会有项目陆续落地,且今年还将通过合作引进两条新的产品线,更多详情会在后续披露。
而据盖世汽车了解,为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电动汽车汽车电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钜威动力早已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且计划在2019年将该研发中心打造成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乘用车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与此同时,以商用车和储能为重点研发方向的东莞松山湖总部研发中心也将于三年内落成。另外,到2020年,年产50万台套的汽车电子制造基地也将建成投产。
未来三年 重点突破乘用车
如果说2017年以前钜威动力发力的重点在于新能源商用车,那么,接下来三年,钜威动力将在巩固商用车优势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乘用车。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产品品质、设计能力以及车型选择范围上鲜少有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这一现象在接下来两三年内会大有改进。
刘鲁新表示,“就我们目前的合作伙伴来看,未来将会有一大批逐步让消费者认可接受的自主电动汽车投入市场。”据其透露,基于深度定制、合作开发的模式,钜威动力已经陆续与一些主流车厂在产品设计、测试、联合开发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其中,有电动汽车搅局者的新兴造车势力威马汽车,亦有国产“神车”车企上汽通用五菱。
“过去两三年开发的几个乘用车项目预计会在2019年逐步放量,且要到2020年才会带来不错的销量成绩,在此之前,公司将不太可能产生巨大的盈利。”在刘鲁新看来,2017年全年77.7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整体近3000万辆的市场体量相比还太小。“新能源汽车只有达到每年300万辆以上的产销规模时,才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享利润的时候。”其强调,随着补贴政策退坡,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如果不做好长期作战准备,很快将失掉这个巨大的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相关技术方面,钜威动力也有所突破。在与北京车展同期举办的第十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钜威动力向业界展示了两款针对新能源乘用车打造的且符合功能安全ISO26262的新产品,其中一款面向A00级乘用车,另一款则是根据乘用车标准化模组打造的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产品。